2006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威海市统计局 2007年2月7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的各次中央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市委“一一六一”发展目标和思路,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业、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68.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5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49.59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402.36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5%、62.1%和29.4%。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城乡统筹就业,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由530元提高到61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96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95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与上年持平。初步统计,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9.5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035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 物价总水平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7%,涨幅较上年回落0.1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2%,消费品价格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69%,涨幅回落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04%,涨幅回落4.11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9%,其中,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2.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部分行业能耗过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46.52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0.62亿元,下降65.1%;牧业产值33.79亿元,增长14.2%;渔业产值135.26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4亿元,增长11%。 农作物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96.34万吨,创八年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4%,其中,夏粮产量44.85万吨,增长2.2%。花生总产量24.51万吨,下降0.3%;水果总产量69.05万吨,增长20.3%。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市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市人工造林面积5826.54公顷,四旁植树369万棵,森林覆盖率达到37%,较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全年板栗产量3664吨。 畜牧业生产略有下降。受疾病和市场因素影响,全年肉类总产量11.04万吨,比上年下降4.5%,其中,猪肉8.34万吨,下降1.8%。奶类总产量20.14万吨,下降0.2%;蛋类总产量10.58万吨,增长10.8%。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260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56.27万吨,增长3.2%;淡水产品产量3.73万吨,下降2.7%。水产养殖面积64691公顷,增长2%;养殖产量达144.36万吨,增长3.2%。远洋捕捞快速发展,远洋渔业产量7.59万吨,增长20.8%。 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7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8887台,与上年基本持平;农用拖拉机200591台,下降0.8%;农用汽车6055辆,增长2.1%。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2.71万公顷,机播面积17.41万公顷,机收面积15.17万公顷。 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用电量19.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全年化肥施用折纯量12.95万吨,增长1.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63.88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0.86千公顷,增长5.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5.62千公顷,增长4.9%。农村“路、水、电”和环境整治建设加快推进,1110个村庄新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95.3%,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改造农村公路524.6公里,通汽车村数比重上升到9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均为此范围)达到1693个,比上年增加53个,增长3.2%;实现增加值836.96亿元,增长22.4%,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83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15.99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6.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53.68亿元,增长14.1%;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59.67亿元,增长2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18.32亿元,增长24.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78.46亿元,增长36.2%。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8.86亿元,增长14.1%。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2.14亿元,增长21.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4.81亿元,增长23.4%。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3种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22种,占66.7%,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农业运输机械52.8%、轻革52.2%、打印机38.8%、传真机33.3%、氮肥26.9%,皮鞋、塑料制品、平板玻璃、碳酸钠(纯碱)、纱、丝、泵等产品也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利税总额213.15亿元,增长13.1%;实现利润总额142.00亿元,增长10.8%。产品销售率98.82%,下降0.0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28%,下降0.4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43294元/人,增长16.7%;资本保值增值率130.72%,下降3.7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7.85%,下降1.4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9.96%,下降3.43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47次,提高0.02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17.20,提高7.75个点。 建筑业增长较快。在全市382家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3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45亿元。全年建筑业共实现增加值56.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平稳增长。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调整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呈现出适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576.15亿元,增长18.7%;农村规模以上投资完成120.81亿元,增长14.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4.87亿元,增长2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04.46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7.63亿元,增长19.2%,高出第二产业投资增幅2.3个百分点。重点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89.56亿元,比上年增长51%;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完成133.29亿元,增长40.5%。全年新开工项目1067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5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31.2%,新增固定资产236.90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4.0%。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54.03亿元,增长38.0%;土地开发投资6.42亿元,增长38.4%;土地购置投资7.36亿元,增长23.5%。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40.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5.0%,其他商品房投资增长35.3%。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35.17万平方米,增长15.4%;竣工面积230.50万平方米,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面积225.28万平方米,增长18.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到98.7%。商品房销售额51.99亿元,增长40.2%,其中住宅销售额占到97.2%。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21.9公里(含农村公路)。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旅客周转量37.31亿人公里,增长13.2%,其中,铁路1.95亿人公里,增长19.7%;公路32.94亿人公里,增长12.3%;海运2.42亿人公里,增长20.3%。完成货物周转量154.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9%,其中,铁路9019万吨公里,下降49.2%;公路45.66亿吨公里,增长13.4%;海运108.02亿吨公里,增长9.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共完成客运量4586万人次,增长11.9%;货运量6577万吨,增长8.2%。港口货物吞吐量2568万吨,增长15.7%;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增长24.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40亿元,增长10%;电信业务总量17.33亿元,增长13.4%。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3.5万门,比上年增长2.2%;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3万门,增长51.1%。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17.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7.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7部/百人。 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0.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19.0%,其中,国内游客1129.69万人次,旅游收入94.43亿元,分别增长15.1%和18.5%;国外游客20.49万人次,增长21.4%,旅游外汇收入8930万美元,增长25.7%。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40.68亿元,增长16.9%,增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0.52亿元,增长14.7%,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 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速较快。全年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74亿元,增长38.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15亿元,增长20.1%。 个体、私营经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经营领域、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3.5%。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95.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进口总额35.04亿美元,增长24.6%;出口总额60.11亿美元,增长27.0%。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额19.72亿美元,增长22.5%;加工贸易出口40.01亿美元,增长28.1%,占出口额的66.6%。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8.41亿美元,增长11.3%;工业制成品出口51.70亿美元,增长29.9%,占出口额的86.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7.35亿美元,增长37.6%,占出口额的45.5%。韩国是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对韩国出口19.8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33.0%。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势头。“走出去”战略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办境外企业6家。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额21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8%;完成营业额18200万美元,增长35.3%。外派劳务6215人次,增长3.3%;期末在外人数11668人,比上年末增长10.9%。 对内招商引资持续发展。全年引进国内资金2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98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82个,实际到位资金76.2亿元。 八、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税形势良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31.88亿元,增长19.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70.11亿元,增长21.8%,占GDP比重为5.1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2.49%,同比提高3.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28亿元,增长22.0%。 国税和地税共实现全部收入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实现税收收入89.83亿元,增长21.8%;海关代征5.6亿元,增长9.3%。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4.31亿元,比年初增加123.02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23.63亿元,增长16.8%;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24.59亿元,增长14.7%;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180.57亿元,增长23.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63.87亿元,比年初净增94.80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43.10亿元,增长20.7%;工业贷款、农业贷款比年初分别增长18.7%和23.6%,商业贷款下降18.2%。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5亿元,下降4.3%;人身险保费收入13.80亿元,增长10.5%。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1亿元,增长104.7%,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3.46亿元,增长32.1%;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2.85亿元,增长518.6%。 九、科技和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0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19项,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8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1项,省级以上奖励9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16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64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家和34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616件,比上年增长了8.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82件,增长40%。专利授权755件,增长27.5%,专利实施量932件,增长44.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共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77家,其中国家级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总数分别达到150家和58家。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6.96%,比年初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9.56亿元,增长51.0%,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4亿美元,增长34.9%,占出口总额的27.5%。“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中国名牌产品新增8个,达到16个;山东名牌产品新增25个,达到73个;全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著名商标新增12个,达到73个。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01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4898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7项,合同金额8686.61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学生3644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0880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4276人;职业高中23所,在校学生17446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50104人;普通初中86所,在校学生111889人;小学173所,在校学生1218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19人,在校生38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59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7个,其中电影院4座。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64个,门诊部7个,采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5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682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8207张。卫生技术人员11920人,其中医生5488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45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44枚,铜牌2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9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51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发电量63.9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98%。实际用电量61.89亿千瓦时,增长12.2%,其中,工业用电量42.23亿千瓦时,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5亿千瓦时,增长15.6%,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4.88亿千瓦时,增长21.4%。全年供水总量6700万立方米,增长26.7%。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24.1万人,用气普及率99.45%,天然气供气量1262万立方米,增长73.6%。集中供热面积达1618万平方米,增长40.7%。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46条,线路网长度172公里,营运线路长度583公里,公共汽车574辆,增长18.1%。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7783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1.3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401辆。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8人。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857万元。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07.1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3.12%,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59.7平方公里。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荣成、文登、乳山全部进入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行列。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94‰,人口死亡率7.79‰,人口自然增长率-1.8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49.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7.56万人,占总人口的47.1%;农业人口132.27万人,占总人口的52.9%;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8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6842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05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5元,增长13.1%。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8.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59和3.11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70家,共有床位9278张,收养6072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48.4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5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4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45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3527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注:1、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