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数据>统计公报
2002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5-02-28 10:4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市统计局 字号:[ ]

  威海市统计局

  2003年1月24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1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88.71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24.68亿元,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433元,增长14.3%。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81%、55.25%和31.94%。

  市场价格总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1.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项目分别下降1.3%、6.9%、0.2%、0.4%、0.4%和2.4%;烟酒及用品、居住等项目分别增长1%和3.4%。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3.88万人,增长1.0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25亿元,增长1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30元,增长11.3%。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9283人实现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增长质量有待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办法不多,今后尚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种植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92.11万吨,增产5%;其中秋粮产量53.2万吨,增长1.1%。花生总产量25.03万吨,增产10.8%,果品总产量46.34万吨,减产4.4%。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类总产量达到9.76万吨,增长10.1%;其中猪肉6.66万吨,增长8.6%。

  渔业生产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达239.22万吨,增长0.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35.8万吨,增长0.8%。水产养殖面积51684公顷,增长0.7%;养殖产量达137.89万吨,增长1.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1.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9%;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616台,减少8.7%;农用拖拉机20.2万台,增长1%;农用汽车5531辆,增长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5337吨,增长4.0%;农村用电量122899.8万千瓦时,增长28.1%。年末耕地面积182.08千公顷,增长5.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29千公顷,增长0.3%。

  三、工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实现工业增加值315.41亿元,增长16.1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4.49亿元,增长8.05%,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4.1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08.83亿元,增长18.7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4.10亿元,增长10.3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5.83亿元,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6.32亿元,增长21.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2.86亿元,增长20.2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14.59亿元,增长9.8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6亿元,增长17.1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2.16亿元,增长15.28%。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7种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23种,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碳酸钠增产310%,传真机增产129.61%,纱增产134.63%,钓鱼竿增产34.59%,交流电动机增产25.9%;塑料制品、轮胎外胎、水泥、通讯电缆等产品也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6.13亿元,增长19.38%;实现利税总额104.74亿元,增长16.49%;实现利润总额72.47元,增长17.04%。产品销售率97.18%,上升0.8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69%,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8673元/人,增长11.23%;资本保值增值率107.64%,下降2.7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7%,提高1.4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91%,上升0.9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92次,加快0.29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18亿元,增长66.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9.07亿元,增长61.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0.28亿元,增长92.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63亿元,增长27.1%。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3.8%,新增固定资产7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0.2%。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42.4万平方米,增长41.4%;竣工面积169.8万平方米,增长36.6%。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20.4亿元,增长39.2%。

  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威海电网、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第三热电厂完成投资0.6亿元;桃威铁路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2亿元,2001年完成0.9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3亿元,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运营;艾山垃圾处理厂工程本年完成投资0.04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309国道、城南河道桥改造等工程已完工;陆岛交通码头乳山—挂子场工程完成投资0.1亿元;体育厂工程完成投资0.6亿元;体育训练基地迁建工程完成投资0.5亿元;荣成八河水库扩建工程完成投资0.3亿元;市立医院综合病房楼工程完成投资0.3亿元;移动公司GSM九期扩容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电信公司扩容工程完成投资0.8亿元;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威海市酿造厂搬迁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年底完成搬迁工作。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5%。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保持平稳。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5公里,比上年增加233.3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4.6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3%,其中铁路0.89亿吨公里,下降20.66%;公路25.9亿吨公里,增长16%;海运17.8亿吨公里,下降28.1%。旅客周转量完成23.8亿人公里,增长10.2%,其中铁路1.4亿人公里,增长10.26%;公路21.3亿人公里,增长12.5%;海运1.1亿人公里,下降22.9%。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15.8万吨,增长11.1%。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86万门。年末市话户数37.73万户,农话户数39.34万户,移动电话48.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1部/百人,增长29.2%。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5.27亿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27.89亿元,增长18.5%。

  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60.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56.41亿元,限额以下企业104.29亿元。大型商业企业全年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9.73亿元,增长9.59%;实现利润总额6006.3万元。

  集贸市场成交稳定。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3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市为33.01亿元;农村为12.26亿元,增长5.9%。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9.25亿美元,增长23.2%,其中进口总额10.03亿美元,增长28.6%;出口总额19.22亿美元,增长20.6%。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8.05亿美元,增长16.2%;加工贸易出口11.09亿美元,增长25.7%。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额4.24亿美元,增长5.2%;工业制成品出口14.98亿美元,增长25.9%,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7.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5亿美元,增长41.9%,占出口总额28.6%。

  利用外资势头迅猛。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94项,增长26.67%,批准利用外资额11.38亿美元,增长115.8%,实际利用外资额6.01亿美元,增长76.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19份,增长24.4%;合同金额10745万美元,增长51.9%;完成营业额6681万美元。外派劳务3635人次,增长39.9%,期末在外人数6199人,增长22.6%。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5亿元,分别增长13%和19%。其中:国内游客711.87万人次,旅游收入51.55亿元,分别增长12.84%和17.19%;海外游客13.01万人次,增长13%,旅游外汇收入5200万美元,增长10.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大幅增加。财政总收入52.02亿元,增长16.1%,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22.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38亿元,增长12.74%。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37.34亿元,比年初增长15.13%;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14.26亿元,比年初增长10.57%;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26.61亿元,比年初增长19.87%。年末各项外汇存款余额36832万美元,比年初增长15.54%;年末外汇储蓄存款余额26281万美元,比年初增长15.14%;各项外汇贷款余额19426万美元,比年初增长5.28%。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127785万元,增长44.5%;赔款支出22946万元,增长3.5%。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6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12项,国内领先水平3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61项,省级以上奖励9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13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29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643件,专利授权56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1%和71%。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48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3897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1项,合同金额2657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54项,技术转让合同2项,技术咨询合同18项,技术服务合同17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12638人;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9477人;职业中学31所,在校学生14203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43344人;初级中学96所,在校学生156297人;小学361所,在校学生14000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7个,其中电影院4座。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8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049张,其中医院病床位5963张。卫生技术人员8130人,其中医生357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98枚,其中金牌90枚,银牌56枚,铜牌52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43.6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6.85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发电量54.5亿千瓦时,实际用电量36.9亿千瓦时,增长8.5%。其中工业用电量24.3亿千瓦时,增长9.9%;生活用电量5.8亿千瓦时,增长7.4%;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05亿千瓦时,增长17.3%。全年供水总量3876万立方米,增长12.6%。市区煤气用气人口11.6万人,增长9.4%,用气普及率98.56%。全年煤气供气量1433万立方米,增长6.8%;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0208吨,增长0.3%。集中供热面积达759.5万平方米,增长12.5%。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30条,线路网长度148公里,线路总长度341公里,公共汽车369辆,增长4.2%。出租汽车2224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754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0.7万人次。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62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4项,完成投资额2363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82.1平方公里。建成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99.9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65‰,人口死亡率7.31‰,人口自然增长率-0.66‰。年末全市总人口247.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3.29万人,占总人口的41.71%;农业人口144.33万人,占58.2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0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15元,增长7.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6元,增长6.2%。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4.6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67家,共有床位2777张,收养2112人。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全市有32.09万名职工和5.34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9.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12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3342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

  注:1、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附表: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单 位绝对值增长率(%)
一、综合   
年末总人口万人247.620.16
人口出生率‰6.650.56个千分点
人口死亡率‰7.310.24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0.660.32个千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703.5014.5
第一产业亿元90.114.6
第二产业亿元388.7117.4
第三产业亿元224.6814.0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43314.3
二、农业   
耕地面积千公顷182.085.7
粮食总产量万吨92.115.0
花生总产量万吨25.0310.8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239.220.9
果品总产量万吨46.34-4.4
肉类总产量万吨9.7610.1
三、工业、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59.7116.0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315.4116.1
销售收入亿元1026.1319.4
利税总额亿元104.7416.5
利润总额亿元72.4717.0
建筑业增加值亿元29.003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87.2063.9
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31.1866.1
#基本建设亿元49.0761.8
#更新改造亿元40.2892.7
#房地产开发亿元24.6327.1
五、交通、邮电   
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23.810.2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44.6-7.3
公路通车里程公里24058.9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915.811.1
年末市话户数万户37.7339.2
年末农话户数万户39.3420.3
年末移动电话户数万户48.819.9
电话普及率部/百人3129.2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88.6012.1
批发零售贸易业亿元105.2716.0
餐饮业亿元27.8918.5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45.32-0.6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9.2523.2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19.2220.6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6.0176.9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8.6522.7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38.3812.7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437.3415.1
#城乡储蓄存款亿元314.2610.6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326.6119.9
保费收入亿元12.7844.5
赔款支出亿元2.293.5
九、物价(累计比)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3-1.7
食品%98.7-1.3
烟酒及用品%101.01.0
衣着%93.1-6.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8-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99.6-0.4
交通和通讯%99.6-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7.6-2.4
居住%103.43.4
十、人民生活、劳动工资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9015.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157.5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14.675.6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6.2
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266.2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278.0
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万人33.881.0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34.2513.3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23011.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