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数据>统计公报
1998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15-02-28 10: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威海市统计局 字号:[ ]

  199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3.02亿元、263.18亿元、15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16.7%、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24元,比上年增长10.7%。

  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3%:49.6%:29.1%。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改制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产品生产增长减缓或下降。

  宏观经济效益有所改善。随着科技进步在提高经济素质中作用日渐明显以及结构的改善,促进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8686元/人,比上年提高11.0%。

  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由单项推进进入综合配套改革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金融体制、流通体制、外经贸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住房制度、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市以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劳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精神文明为主题,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了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需要今后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好势头。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127.3万吨,增长19.6%。其中,夏粮产量69.3万吨,增长1.2%;秋粮产量58.0万吨,增长52.7%。花生总产量27.2万吨,增长42.6%。果品总产量80.1万吨,增长7.7%。

  畜牧业在调整中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7.3万吨,其中猪肉5.4万吨。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水产品产量达221.0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18.4万吨,增长5.2%。水产养殖面积44425公顷,增长4.5%。养殖产量达107.7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902台,增长22%。农用拖拉机10.6万台,增长3.9%;农用汽车5034辆,增长10.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9566吨,增长2.1%;农村用电量75468万千瓦时,增长0.2%。年末耕地面积172.0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8.4千公顷,增长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16.4%。在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6亿元,增长2.9%;集体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4.5亿元,增长18.5%;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增长19.6%;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7亿元,增长36.5%;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3.1亿元,增长9.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5亿元,增长23.4%。

  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5.6亿元,增长14.7%;实现利税62.9亿元,增长10.4%;实现利润41.8亿元,增长10.5%。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8%,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5%,提高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8.2%,降低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3849元/人,增长20.2%;资本保值增值率105.3%,下降14.0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5.8%,提高0.3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6次,提高0.2次。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5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保持了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4亿元,比上年增长0.5%。县及县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1亿元,增长5.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6.84亿元,下降7.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0.67亿元,增长21.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6亿元,增长52.8%。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68.6%,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9.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5.7%,提高19.4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5.8万平方米,增长43.8%;竣工面积71.3万平方米,增长82.4%。商品房销售面积64.7万平方米,增长66.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3个,其中续建项目9个,新开工项目4个,实际完成投资12.1亿元。桃威铁路收尾配套工程、污水深海排放工程、米威调水二期工程、医疗卫生设施工程、华能威海电厂二期工程、威石公路一期工程、海滨路改造工程等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发电机组容量60万千瓦,轮胎外胎110万条/年,金采矿4万吨/年,水泥20万吨/年,汽车7000辆/年,化学纤维2050吨/年,皮革50万张/年,服装65万件/年,日用玻璃制品1万吨/年,原盐1000吨/年,自来水供水能力3万吨/日。

  五、交通和邮电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得到新的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3.6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6%。其中,铁路1.5亿吨公里,增长31.1%;公路17.8亿吨公里,增长12.7%。旅客周转量完成15.1亿人公里,增长17.2%,其中,铁路0.3亿人公里,增长4.5倍;公路13.8亿人公里,增长15.5%;水运1.0亿人公里,增长8.7%。港口吞吐量完成734万吨,增长30.6%。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亿元,增长27.6%;邮电业务总收入5.9亿元,增长25.5%。邮电通信能力继续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5.8万门,增长19.0%;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2.4万门,增长8.0%。年末市话户数15.5万户,农话户数10.3万户,公用电话5838户,电信部门无线寻呼12.7户,移动电话5.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5.7部/百人。城市电话普及率达41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分行业看,批发贸易零售额66.64亿元,增长8.6%;餐饮业零售额17.64亿元,增长22.6%;制造业零售额27.10亿元,增长2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4.99亿元,下降4.1%;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2.97亿元,增长2.4%;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为30.69亿元,增长46.2%,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12.10亿元,下降1.8%。

  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9.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城市为21.8亿元,增长43.9%;农村为8.01亿元,增长14.1%。

  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6%,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服务项目、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增长17.2%,12.0%,10.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2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03亿美元,进口总额6.25亿美元。威海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8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76亿美元,进口总额6.04亿美元。

  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49项,合同外资金额2.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61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全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97份,合同金额4548.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752.7万美元,外派劳务1776人次,期末在外人数3332人。

  国际旅游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年共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75256人。旅游外汇收入2200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6.55亿元,增长18.9%。预算内地方财政支出21.14亿元,增长18.7%。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7.09亿元,增长12.8%。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09.87亿元,增长15.2%。各项贷款余额237.19亿元,增长7.9%。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49042万元,增长23.7%。赔款支出17269万元,下降8.3%。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53项,其中,获省级奖励10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26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82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50项,专利授权175项,实施专利567项。

  技术市场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77个,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2827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36项,合同金额2996.7万元,比上年增长3.1%。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在校学生3764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9988人。职业高中42所,在校学生14749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26125人。初级中学114所,在校学生137994人。小学586所,在校学生19172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达2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34个,其中电影院5座。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9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卫生机构6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125张,其中医院病床位5957张。卫生技术人员11579人,其中医生652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57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41枚,铜牌43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43.27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44%,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6.18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全市发电量27.04亿千瓦时,实际用电量24.81亿千瓦时,增长2.8%。其中工业用电量14.96亿千瓦时,生活用电量5.19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6%、8.8%。全年供水总量4057万吨,增长9.1%。市区煤气用气人口28.16万人,增长5.5%,燃气气化率97.85%。全年煤气供气量1129万立方米,下降11.3%;液化石油气供气量5271吨,下降26.5%。集中供热面积达520万平方米,增长10.3%。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8条,总长度130公里。公共汽车287辆,增长4.7%。出租汽车1390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5503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15.1万人次。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 人,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79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项,完成投资额2325.7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5.99平方公里。建成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3.27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与居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46‰;人口死亡率7.17‰;人口自然增长率1.29‰,比上年下降0.81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总人口245.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9.13万人,占总人口的32.2%;农业人口166.63万人,占67.8%。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职工人数38.1万人,下降2.6%;职工工资总额22.85亿元,增长2.7%;职工年平均工资5998元,增长5.2%。年末下岗职工5130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4694人,登记失业率1.19%。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35元,增长0.4%。农民人均纯收入3629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68元,下降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86元,增长2.1%。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8平方米,增长2.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2平方米,增长0.8%。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2家,共有床位260张,收养182人。

  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共有23.9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失业保险职工达到23.5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附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绝对值 增长率(%)
一、综合      
       
年末总人口 万人 245.75 0.27
       
人口出生率 8.46 -0.82个千分点
       
人口死亡率 7.17 -0.01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 1.29 -0.81个千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30.7 15
       
第一产业 亿元 113 11.2
       
第二产业 亿元 263.2 16.7
       
第三产业 亿元 154.5 15.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1624 10.7
二、农业      
       
耕地面积 万公顷 172 0.5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27.3 19.6
       
花生总产量 万吨 27.2 42.6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221 5.2
       
果品总产量 万吨 80.1 7.7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3 -14.1
三、工业、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233.7 18.5
       
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79.6 16.4
       
销售收入 亿元 555.6 14.7
       
利税总额 亿元 62.9 10.4
       
利润总额 亿元 41.8 10.5
       
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 155.8 4.3个百分点
       
建筑业增加值 亿元 29.5 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80.4 0.5
       
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48.51 5.1
       
#基本建设 亿元 26.84 -7.3
       
#更新改造 亿元 10.67 21.8
       
#房地产开发 亿元 7.96 52.8
五、交通、邮电      
       
客运周转量 亿人公里 15.1 17.2
       
货运周转量 亿吨公里 33.6 -2.6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1984.1 1.2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734 30.6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7.3 27.6
       
邮电业务总收入 亿元 5.9 25.5
       
年末电话装机容量 万门 25.8 19
       
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15.7 4.7
       
城市电话普及率 部/百人 41.1 52.2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2.59 13.4
       
批发零售贸易业 亿元 66.64 8.6
       
餐饮业 亿元 17.64 22.6
       
制造业 亿元 27.1 21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 亿元 28.12 26.9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4.27 -8.4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18.03 0.6
       
#外贸自营出口 亿美元 7.01 -9.6
       
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 亿美元 9.8 -23
       
实际利用外资额 亿美元 1.61 -48
八、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亿元 16.55 18.9
       
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 亿元 21.14 18.7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亿元 287.09 12.8
       
#城乡储蓄存款 亿元 209.87 15.2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亿元 237.19 7.9
       
保费收入 亿元 4.9 23.7
       
赔款支出 亿元 1.73 -8.3
九、物价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96.4 -3.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99.2 -0.8
       
食品 % 92.9 -7.1
       
衣着 % 99.1 -0.9
       
家庭设备及用品 % 98.7 -1.3
       
医疗保健 % 112 12
       
交通和通信工具 % 91.4 -8.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 110.6 10.6
       
居住 % 103.1 3.1
       
服务项目 % 117.2 17.2
十、人民生活、劳动工资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335 0.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4868 -2.2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11.8 2.6
       
农民人均纯收入 3629 10.7
       
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086 2.1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平方米 25.2 0.8
       
年末职工人数 万人 38.1 -2.6
       
职工工资总额 亿元 22.85 2.7
       
职工平均工资 5998 5.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